目录
专稿_声屏视点
关注智能视听媒体之外的少数群体江坤;1
作品赏析
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作品精选孙璐;2
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李燕;129
乐山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作品精选王华清;130
商丘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精选王婷;郭莹;刘冰;李昊峰;131
渤海大学作品精选阎昌曦;闫书豪;张翼翔;王小涵;132
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精选高平;曾小兰;133
争鸣与探讨_热点扫描
算法推荐影响下的新闻推送困境研究朱立;5-7
争鸣与探讨_第三只眼
后真相时代的新闻反转现象杨婧瑜;8-10
实践与创新_采编经纬
“讲好中国故事”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路径研究董想铭;11-13
跨媒介叙事框架下博物馆传播文本挖掘探析与下沉策略——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张舒雯;14-16
实践与创新_传媒与法
网络传播过程中著作权的使用与保护研究许磊;17-19
实践与创新_栏目透视
多角度分析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表达——以《典籍里的中国》为例苏潇然;崔欣悦;20-22
实践与创新_金话筒
融媒体时代新闻主播的坚守与创新徐陆鹏;23-25
广义备稿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浅析聂勇;杨博宇;侯媛起;26-28
足球解说中的文化影响力——以贺炜的诗意解说为例齐振鸿;29-31
县级媒体主持人如何融入融媒体时代——以江苏如东台短视频节目《小陆说·党史》为例陆高林;32-34
当代人文精神的“音声化”——以齐越朗诵艺术节为例赵晶磊 ;栗阳 ;崔晓夫 ;陈彪 ;35-37
文艺直通车_热播冷评
主旋律电视剧《觉醒年代》“破圈”背后的传播机制分析段堂哲;38-40
主旋律电视剧《山海情》宏大主题的微观表达郭世超;41-43
论国产古装网络剧服化道的表现与作用江雪歌;44-46
国家记忆·和平呼唤——1976年以来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的创作主题研究张浩琳;徐鹏;47-49
《悬崖之上》:谍战片的视听呈现与艺术表达肖凯琦;徐子怡;50-52
从创伤视角解读影片《人·鬼·情》中的女性成长石凯璐;53-55
社会学视域下分析电影《阳台上》中的人物形象与空间景观杨健;56-58
文艺直通车_视听艺苑
从央视频《央young之夏》看综艺节目的瓶颈与“破圈”陈浩;59-61
用飞扬青春叩响千年敦煌——以《登场了!敦煌》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丁冰洁;62-64
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模式浅析——以《一本好书》为例操雯雯;65-67
慢综艺《你好,生活》的情感呼唤和价值认同廖立胜;68-70
从《你好,生活》看慢综艺本土化张添翼;71-73
从文物到综艺:电视文化节目中唐制汉服的运用蔡尚伟;杜洋;74-76
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——网络古装剧场景艺术探究涂曼;77-79
文艺直通车_纪录片之旅
论全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影像表达李丹丹;80-83
跨越爱的边界 重拾教育使命与初心——评成长教育类纪录片《我不是笨小孩》王黎燕;张艳肖;84-86
经营全方略_媒体与产业
耳朵经济背景下广播媒体的转型思考——以“云听”客户端为例李振骞;87-89
我国类型化广播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李竞;90-92
经营全方略_节目与市场
国产喜剧电影的喜剧精神衰变及发展建议周皓;93-95
粉丝文化视域下的主旋律电影传播策略研究——以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为例李怡青;96-98
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网络喜剧综艺节目的“破圈”与媒介经营探析——以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为例赵博文;99-101
短视频博主个人化IP的重要性浅析——以小红书平台为例刘晓聃;102-104
管理平台_传媒与教育
“洋网红”讲中国故事:跨文化传播与文化自信刘星雨;聂思思;105-107
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传媒人才“双元育人”模式研究王璐;108-110
传媒e时代_融媒体攻略
传统广播的移动音频客户端的突围之路——以“深爱听”APP为例徐澜真;111-113
新闻短视频的编辑思路创新分析和反思衣秋霖;114-116
新闻短视频的创作特色与传播策略郑斯元;117-119
传媒e时代_点击新媒体
“三农”短视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分析刘永猛;120-122
短视频平台中的公益传播伦理失范探析朱莉春;123-125
后现代语境下微博流行语的舆论影响与效果白莉娜;126-128